刚刚过去的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一季度的坐享升值红利,到10月末的逼近“7”心理关口,而后在12月初出现千点大涨,年内贬值幅度在5.5%。进入2019年后,人民币加速“逆袭”,除了对澳元、新西兰元和加元小幅贬值之外,对国际八大主流币种中的五个币种全线走高。截至开年后第二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上涨1228个基点,涨幅达1.79%,创出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单周涨幅。在人民币强势升值的同时,美元指数明显回落。可以说,高波动性将是2019年全球金融市场的主旋律。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宽幅震荡和双向波动更加明显的走势。
面对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趋势,过去不少外贸企业靠单纯博取汇率变动方向赚取收益的方法已经不再是******方案,而且可能会因为对汇率走势的错误判断而导致遭受巨大的损失。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出口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外贸企业应当从经营目标和整体业务布局出发,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和系统建设,加强外汇管理专业团队培养或借助金融机构等“外脑”的帮助,提升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
首先,正确选择参考汇率,将汇率变化纳入产品报价中。参考汇率必须反映企业制定产品服务销售价格时的真实市场汇率水平。当实际汇率低于参考汇率,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因为产生汇兑损失而收窄;相反的,企业的利润率会因为汇兑盈余而扩大。因此,外贸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当参考未来汇率的走势,建立产品报价与汇率联运的价格公式——当期报价=前期报价/当期汇率×参考汇率,******限度地保证企业未来的收益。这对于出口商品定价控制能力强的出口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而出口商品定价控制能力弱的企业就要针对汇率风险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规避措施。
其次,锁定交易汇率价格。在外贸合同中明确规定,不管自合同签订之日到收付款项时间段内的汇率如何变化,交易双方按照固定的汇率折算收付金额,不受汇率影响。这种方式对部分已具备相当的市场份额和一定议价能力的外贸企业而言更容易操作。或者采取进出口商汇率风险共担的方法,贸易双方进行汇率风险分摊。在合同中附加双方按事前约定的分摊比例条款,双方对于汇率波动引致的风险共同承担。根据双方对未来汇率的走势判断,制定对双方更为有利的分摊比例,节省了双方为规避风险投入的成本。
再次,主动选择有利于企业的结算币种和结算方式。采用多币种结算货币,不再将所有订单均采用美元结算,做到“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逐步采用多币种结算方式,改变单一的货币结算方式,降低单一外币汇率波动给自身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出口贸易中增加使用人民币结算,以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最后,操作外汇套期保值,实施外汇风险对冲策略。外贸企业应采取汇率避险一贯制,不能因为汇率短期升值或贬值而改变套期保值策略,这样才能确保利润水平平衡。外贸企业不论是持有外汇资产净头寸,还是业务上有对应的外汇正负现金流产生,以及有外币债务的企业,可以灵活选择利用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外汇掉期等相关衍生工具进行对冲,以******化地减少汇率风险和损失。在使用对冲工具方面,外贸企业要测算总外汇风险敞口来确定外汇对冲比例,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外贸企业则可以先确定一个风险容忍值,再据此运用外汇对冲工具执行对冲策略。
外贸企业实施外汇套期保值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不仅可以使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规避风险,而且操作简易,行之有效,应当成为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拓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和增强金融运作能力的“利器”。必须强调的是,外汇套期保值的对冲交易并不是外汇汇率的投机机会,而是借助对冲工具实现未来汇率变化的可预期和相对确定性,重在保证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
此外,外贸企业还可以借助中国信保公司的出口信保实现应收账款买断。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并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将出口合同项下应收账款债权和保险权益一并转让给银行,银行在保单承保范围内按发票面值的一定比例买断应收账款,以实现提前收汇、及时结汇,从而锁定汇率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来源:中国贸易报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