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抢注商标频现 企业打响“保卫战”
本报讯 近几年来,代表性的商标侵权案不时见诸媒体,这些案件要么涉及金额巨大、要么历时长久,对企业的品牌和经营造成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商标被恶意抢注及被山寨,很多知名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注册成百上千种防御性商标。对此,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复杂,第一,在商标的审查中,由于每年商标审查的量太大,又受限于商标审查人各方面的能力;第二,商标的抢注本身是一门生意,注册的成本很低,但通过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利益却很大;第三,我国现行法律对恶意注册商标的界定存在模糊地带。
“我国目前商标行业现状是‘注册量大,使用率低’,而这源于那些商标抢注囤积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
虽然企业商标被侵权,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权,但是很多案件涉及金额巨大、历时长久,一旦陷入商标纠纷的泥潭,企业的品牌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致使企业处于被动和负面影响的局面,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防御性商标便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为了保护企业商标,许多知名企业纷纷注册各色的防御性商标。“大白兔”奶糖的生产厂家,注册了“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等近似商标;小米公司注册了“大米”“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等商标;阿里巴巴则拥有“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叔叔”“阿里姐姐”“阿里妹妹”“阿里哥哥”“阿里弟弟”“阿里宝宝”等“阿里系”商标家族。
来源:中国贸易报 时间: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