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22〕49号)精神,坚持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八八战略”义乌篇章,以质量强国战略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质量第一”意识,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协同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战略,积极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2.5%,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万元/人,规上制造业品牌销售占比达5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以上,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以上,地表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
到2027年,质量总体水平再上台阶,研发投入强度达2.9%,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2万元/人。规上制造业品牌销售占比达57%以上,累计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联络站15个以上。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
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基础更加牢固,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大幅跃升,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新发展理念,实施经济质量效益提升行动
1.推进质量发展区域协同。一体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镇、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建设。立足“世界小商品之都”定位和资源要素优势,推动城市建设和质量发展融合共进,积极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开展质量强镇行动,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充分挖掘区域发展特色,深耕质量、标准、品牌、技术、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健全质量发展战略,推动镇街管理理念、方法、模式创新,打造“一镇一品”质量标杆。开展质量强业行动,在光伏、无缝织造、化妆品、衬衫等行业创造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质量帮扶、品牌培育,培育一批行业单项冠军、龙头企业等优势企业及产业集群,助推行业质量提升及产业升级,积极争创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积极融入长三角质量发展合作,主动参与长三角质量标准一体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各镇街)
2.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全面落实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围绕“334”科技创新体系及“4+X”产业导向,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雷达研究所等标志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推动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争创省重点实验室。深入实施“双倍增”、“雄鹰行动”、科技领军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40家、省科技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科技领军与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全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改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进光电信息产业数据知识产权改革试点和专利导航服务。到2025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400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件。(责任单位:科技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双江湖指挥部、经开区管委会)
3.夯实质量发展绿色基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效协同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变革,建设多层级“零碳”体系,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创建省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2家、金华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0家。实施“光伏+工业”、“光伏+基础设施”和“光伏+公共建筑”行动,新建企业和公共建筑基本实现屋顶光伏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光伏装机达到60万千瓦左右。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持续降低重点行业企业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开展“碳账户”金融改革。落实用能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积极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绿色流通,促进绿色消费转型。到2025年,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7万亩以上。(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人民银行、经信局、自规局)
(二)聚焦质量变革,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
4.强化产业集群质量引领。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聚焦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和现代纺织服装等十大传统产业,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共性技术攻关、质量管理创新和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和绿色动力产业平台能级提升。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浙中科创走廊、*********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等,集聚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等优势资源要素,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鼓励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创造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制定和实施先进质量标准,提升产业质量效益。(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经开区管委会)
5.厚植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四大新兴产业链,深度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质量基础攻关,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个。重点培育一批“高精尖”“专新特”“强链补链”的优质企业,加快推进企业技改或设备更新改造,累计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50项以上。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智能化生产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快突破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每年推荐申报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8项以上,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奖。(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
6.数字化赋能产业提能升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打造智能显示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及光伏光电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平台+个十百千”数字化改造工程,实现数字化改造规上工业企业、重点细分行业、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小微园“四个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 家以上,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全覆盖。加快全球数贸中心标志性项目建设,打造数字服贸、创新设计、品牌选品于一体的“未来市场”,推动以小商品数字贸易平台为代表的线上市场迭代升级,加快建设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文旅等服务业“数字+”新场景新应用。科学构建“义乌小商品质量指数”并定期发布报告,打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义乌样板”。(责任单位:经信局、市场发展委、金融办、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经开区管委会、商城集团)
(三)聚焦质量供给,实施四大质量提升行动
7.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推进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同线同标同质百县千品万亿”行动试点,提升“三同”品质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及发展综合水平,推动优质产品消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大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强化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一级监测点,形成市场监管、公安、海关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合力。深化“放心消费在义乌”行动,到2025年,培育放心消费单位9000家以上。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到2025年底,绿色食品证书持有量达12个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例达60%以上。(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义乌海关)
8.推动建设工程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完善全过程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加快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到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5%以上。推行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和工程预验收模式,完善“浙里建”等数字平台在建筑领域的集成应用。到2025年,基本形成“信用奖惩+数字赋能”的监管模式,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与工程现场管理“两场联动”。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积极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到2027年,获省级优质工程奖项目5个以上,争创*********优质工程奖1个。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强化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控中的应用。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项目品质工程建设全覆盖。(责任单位:建设局、交通运输局)
9.提升服务质量有效供给。高质量推进服务业强市试点,夯实现代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三大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推动以数字化贸易为特点的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打造商贸服务业高地。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丰富多元文旅业态,提升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行动,抓好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推进“家庭关系服务”试点建设。到2025年,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00个以上,实现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5.3个,促进居民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的集成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数字审批、多跨协同理念,形成便利化、智能化、增值化服务环境,打造全国政务服务高质量城市。(责任单位:发改局、文广旅体局、市场发展委、商务局、金融办、卫健局、教育局、政管办)
10.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数字赋能精准治气,深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面推进工业涂装、纺织印染、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整治,深入开展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深化“碧水提质”行动,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高质量建设全域“污水零直排示范区”,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大力开展“净土保卫”行动,强化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防控,保障用地安全。高质量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及固体废物闭环智能监管。(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四)聚焦企业增效,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11.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强企千百行动”,鼓励企业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成果发布会、质量技能大赛、质量控制(QC)小组评选等质量活动,每年引导20家以上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现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管理,充分发挥“链主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将质量管理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12.深化标准化创新发展。全面开展标准化创新改革试点,推进“小商品标准”品牌建设,实施标准赋能市场转型、标准赋能商品贸易、标准赋能产业提质等专项行动,打造标准化改革创新示范标杆。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一体推进体系建设、标准研制、达标提升,在关键领域形成支撑义乌重大战略实施与布局的高质量标准供给。到2025年,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先进标准800项,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00项。(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1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打造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每年培育各级政府质量奖企业6家以上。建立健全区域品牌培育机制,开展品牌诊断、品牌故事大赛、品牌创新成果发布等活动,体系化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提质扩面,培育一批“浙江制造”“浙江农产”“浙江服务”精品等。推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加强文旅消费品牌建设。到2025年,累计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00家、“浙江制造精品”20个、“金华制造优品”15个、浙江出口名牌12个,创评省级老字号或中华老字号5家以上。加强商标品牌产品的技术支撑和专利保护,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的商标注册,到2025年,有效注册商标量达19万件以上。(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商务局、文广旅体局、各镇街)
(五)聚焦质量治理,实施质量共治优化提升行动
14.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加强质量机构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推进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标准化平台发展,优化质量基础设施要素的集成融合。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延伸覆盖产业园、集聚区,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一揽子集成服务。优化“实验室开放日”“你送我检”免费检测等活动,推动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服务,切实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科技局、义乌海关)
15.加大质量人才培育力度。构建多层次的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推动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推广企业首席质量官、标准总监制度,开展义乌工匠培育。优化政、校、企、介“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依托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及质量标杆企业等资源,挖掘培育质量、标准、品牌、合格评定等方面专业人才,加大海内外高端质量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谋划实施“实验工程师”队伍建设,开展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责任单位:人社局、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局)
16.大力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质量治理机制。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引导,组织质量服务“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场、进社区”。不断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责任单位: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各镇街、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市工作要求,加强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组织领导和对质量发展工作的统筹规划,健全质量工作机制,加强质量政策引导,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镇街、各部门要把质量强市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探索质量强镇、质量强业、质量强企试点,多维度多方式推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协同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样板。
(三)加强考核督查。落实质量督导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检查和落实整改机制。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质量强市建设评价体系,加强对本方案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指导,重要情况及时向市政府请示报告。
附件:1.质量强市建设重点指标清单.docx
2.质量强市建设专项任务清单.docx
义乌市人民政府
2024年1月20日